皮革皮具产业一直是花都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然而,近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劳动成本的上涨,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花都区皮革皮具产业陷入了较大的困境。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到花都区调研,建议该区大部分没有能力做大的皮革皮具企业抱团向非洲转移。
说起花都狮岭镇,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个在上世纪70年代还默默无闻的南方小镇,依靠皮革皮具生产发展起来。以狮岭为集聚地,目前花都区皮革皮具生产企业8000多家,经营性商户18000多家,从业人员30多万,年产皮具7亿多件,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产品70%出口,销往全球各地,占据全国箱包市场55%以上的份额,占据欧美大众流行箱包市场70%以上的份额。花都区狮岭镇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皮具之都”。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金融危机、电商发展、人力成本上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花都区的皮具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狮岭虽然还有各种各样的皮具工厂和加工小作坊,但都是小型的,可能今天还是赚钱的,下个月就要倒闭。”在一名业内人士看来,如今狮岭大大小小的皮革皮具企业抗压能力非常小,“风水轮流转”的现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哪怕是现在看上去很大的厂,只要你没订单,可能过一两个月又得从头再来。”
狮岭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镇共受理劳资纠纷案件达到334宗,同比上升6%,涉及人数2069人,涉及金额1024万元。其中老板欠薪逃匿案件30宗,同比上升约42%,涉及人数约527人,涉及金额约322万元。相关人士表示,这些劳资纠纷案绝大部分产生于皮革皮具产业,“有些老板头一天还请员工去唱K喝酒,第二天就卷包袱逃跑。”这从另外一方面印证了该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
“产业尚处于低端阶段,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产业文化氛围不浓……”狮岭镇党委书记黄素娟曾如此评价狮岭皮具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振兴花都皮革皮具产业?几乎政府和企业都一致认为“一定要把品牌做大、要把产业文化打造出来。”
但这显然并非易事。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赴花都调研,了解狮岭皮革皮具城整体发展现状。“如何才能搭上大数据的列车?”、“我们在努力做品牌,但是缺乏撬动资金”、“劳动成本不断上涨,我们企业要生存,到底如何转型、如何升级?……”在座谈会上,很多本地企业家都纷纷诉苦。
|